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屏蔽”其他人,享受“小天地”,共享空间悄然在厦兴起

体育正文 79 0

“屏蔽”其他人,享受“小天地”,共享空间悄然在厦兴起

“屏蔽”其他人,享受“小天地”,共享空间悄然在厦兴起

《福建日报》2025年6月4日第01版(bǎn) “庄稼一枝花,全靠肥当家”,这是(zhèshì)长期以来农民(nóngmín)种地的观念。然而,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和环境“生病”。随着(suízhe)“千万工程”不断推进,美丽乡村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,农村环境问题更加受到关注。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(nián)提及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”。记者从今年3月在漳州召开的2025年全国科学施肥增效推进会上(huìshàng)获悉,福建省农用化肥使用量(shǐyòngliàng)连续8年负增长,从2016年的123.8万吨减少到(dào)2023年的89.2万吨。 如何通过“减肥”,让土壤更健康、乡村更美丽?记者日前来到(láidào)农业大市漳州的田间地头展开(zhǎnkāi)调研。 “都说漳州‘扁担插土里也能(néng)发芽’。这里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,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。”2007年,龙海区紫泥镇西良村的郭叶龙在自家果园(guǒyuán)种下第一棵芭乐树。为了(wèile)让果树长得快,他使劲(shǐjìn)施肥,结果导致果园杂草丛生,结出的芭乐口感(kǒugǎn)差。“土里的蚯蚓越来越少,后来几乎看不到了。”郭叶龙陷入忧虑。 漳州市土壤肥料与生态能源站站长林映升曾有同样的(de)担忧:“漳州是(shì)鱼米花果之乡,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。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快熟,过度施用化肥,虽然产量提上来了,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水果品质的下滑。更为严重的是,长期不当施肥造成酸碱失衡(shīhéng),土壤不断酸化(suānhuà)板结,甚至危害环境(huánjìng)。” 2006年,国家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,我省划定龙海等(děng)11个地区(dìqū)为测土配方施肥试点,在龙海全区(quánqū)27万亩农田取了2700个测试土样,为农田开出(kāichū)“体检单”。龙海区土壤肥料站站长王惠珠比喻道:“依据测土配方给土壤量身定做‘营养餐’。” “诊断”后,为土地“减肥”被提上(tíshàng)日程。2015年,农业部发布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(shǐyòngliàng)零增长行动方案》。自2016年起,漳州乃至(nǎizhì)全省的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。 “政府(zhèngfǔ)开办了(le)高素质农民培训班,由福建农林大学专家授课(shòukè)。我(wǒ)积极报名,系统学习科学施肥。”郭叶龙说,通过培训,他成为福建省农村实用(shíyòng)人才带头人,成立了龙海紫泥绿丰家庭农场,减掉了70%的化肥用量。他还专门建设了生物有机肥发酵车间,使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的芭乐和玉女果在市场上大受欢迎。 紫泥绿丰家庭农场(nóngchǎng)芭乐喜迎丰收。陈逸帆 摄 “土壤更好了,蚯蚓(qiūyǐn)回来了,水果(shuǐguǒ)更甜了,腰包更鼓了。”郭叶龙乐呵呵地说。 在漳州,一场更大的生态农业改革悄然(qiǎorán)来临。 俗话说(súhuàshuō)“人靠五谷养,田靠(tiánkào)粪土长”,眼下正(zhèng)是蜜柚挂果期,南靖县山城镇坎仔头村村民黄建生正施用沼肥。“我(wǒ)这6亩果蔬改用沼肥后,化肥用量减半,每年节省3000元肥料费用;同时改良了土壤,提升了果蔬品质。” 漳州近年来推广建设“种养加一体化(yītǐhuà)”现代农业产业园,探索(tànsuǒ)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。 “禽畜粪便用不好,就是(jiùshì)最大的污染;用好了,就是有效的土壤修复(xiūfù)剂。”漳州联南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(wáng)海兴感慨道,过去,两大难题困扰着农民,一边是过量使用(shǐyòng)化肥导致土壤退化,另一边是养殖粪污处置难。 如何让养殖粪污(fènwū)成为有机肥?关键在于打通循环。 近年来,随着漳州推进“种养加一体化”,王海兴团队在(zài)坎仔头村打造联南强种养结合研发产业园,开启种养两端托管。在养殖端,与养殖大户达成托管协议,将养猪场(yǎngzhūchǎng)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,加工成不同形态(xíngtài)的粪肥(fènféi);在种植端,与周边种植大户签订托管协议,负责日常管理他们的农田、果园、牧草和林地等,并铺设管道直达(zhídá)田间地头,用于施肥(shīféi)和施药。“我们(wǒmen)根据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(xūféi)特点进行科学施肥。”王海兴介绍,产业园的智慧运行中心能够远程定时、定量进行科学施肥和灌溉,打通了循环利用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该产业园负责3家养殖企业的粪污处理,年产固态农家肥约500吨(dūn)、沼肥2.19万吨,粪肥替代(tìdài)化肥80多吨,改良土壤1200亩。目前,联南强(liánnánqiáng)的粪肥资源化利用技术已为40多家规模养殖场打造(dǎzào)种养结合模式。 “基地(dì)现有存栏生猪2000多头,年(nián)产生粪污5110吨。如今就地还(hái)田利用,变废为宝。”南靖县德新远畜牧(xùmù)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仁钱介绍,为解决粪污处理问题,养殖场与联南强合作,引进粪肥资源化利用设备,将生猪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,固态部分卖(mài)给有机肥厂(chǎng)加工,沼肥用于周边600亩竹林和果园施肥、灌溉,实现粪污全面利用。 2023年底,漳州全面(quánmiàn)启动10个“种养加一体化”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。漳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站(zhàn)站长陈永贵介绍,漳州已(yǐ)形成“种养加一体化”的化肥减量技术(jìshù)模式,以全市71家有机肥厂为桥梁,年提供优质有机肥53.5万吨,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(zhì)95%。 在平和县国强乡花溪梦田景区,一场亲子农旅研学活动正在进行(jìnxíng),孩子们拿起锄头、戴上斗笠,下地种菜,溯溪抓鱼。这里曾是围绕土楼(lóu)与花山溪的(de)30亩果园,现在是包括围炉煮茶、花溪梯田、六成楼手工文创体验馆等10余个(yúgè)农文旅体验项目的景区。 花溪(huāxī)梦田景区。图源:平和文旅之声 过去,蜜柚种植是国强乡(xiāng)的(de)主要产业,种植面积达6.5万亩。长期单一的种植结构与化肥农药的不当施用,产生了(le)土壤和水质变差的问题。“不破不立。”国强乡副乡长林绿鸿说,首要就是减少蜜柚种植面积。从(cóng)2022年(nián)开始,国强乡从花山溪沿岸开始,累计减少了8361.36亩的蜜柚种植面积。 不种(zhǒng)蜜柚,种什么?在花溪梦田(tián)景区,记者看到了改造成果之一,曾经品种单一的柚子园,现在成了粮、油、菜轮作示范片。“春天种油菜花(yóucàihuā)、夏天种向日葵、秋天种洛神花、冬天种贝贝南瓜(nánguā),四季轮作,保持土壤(tǔrǎng)的活力。”乡干部指着溪边的一片田介绍。路旁的半坡上是贝贝南瓜种植区,已经结出了巴掌大小的南瓜。去年冬天,这片南瓜田首次收成3000余斤,供(gōng)游客采摘购买。 生态农业(shēngtàinóngyè)催生“美丽经济”。越来越多游客选择来到乡间,领略生态之美,感受野趣乡愁,品味乡村(xiāngcūn)慢生活。去年,平和县共(gòng)接待(jiēdài)国内游客630.77万人次,同比增长16.4%;游客旅游花费72.13亿元,同比增长20.7%。
“屏蔽”其他人,享受“小天地”,共享空间悄然在厦兴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